【来源:武威市人民政府_市内动态】
“去年8月种下第一棚人参果,今年1月第一茬就卖了3万多元。” 民勤县重兴镇上案村村民叶小平言语间满是丰收的喜悦,“预计一年能收三茬,总收入10万元左右。” 这个收入,是她过去在外打工时的两倍。从背井离乡漂泊打拼,到如今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叶小平的生活因重兴镇上案村的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示范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日,记者走进上案村的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示范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井然有序的现代化农业景象。新型全钢架移动式日光温室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人参果藤蔓上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散发着清甜果香。人参果植株下,黑色的滴灌带静静铺设,精准地滋润着植株根部的土壤。
“过去浇水全靠经验,大水漫灌既浪费水,还影响收成。” 叶小平一边熟练地整理秧苗,一边介绍道:“现在用了滴灌,水直接送到作物根部,不仅省水,还省心,种出来的人参果品质更好,产量也更高了。”
重兴镇副镇长俞瑞武告诉记者,2024年,重兴镇在优化产业和用水结构方面持续发力,以“新家配新业,助力群众致富”为目标,全力将示范园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建设样板。为实现这一目标,镇上通过政策扶持,以农户主导经营为原则,突出“三新一高”建设,主要种植以人参果、西瓜等果蔬为主,将和美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培育、高效节水农业三者有机融合,为全镇探索出一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路径。
“园区建成后,预计经济效益可达2000万元以上,上案村的集体经济能增加20万元,每个大棚的平均收入也能达到10万元以上。” 俞瑞武说道:“我们不仅持续用力做好农业深度节水、极限节水文章,还在高效上做足文章,实现大田种植和设施农业节水技术运用全覆盖。同时严格按照‘一稳、一减、一扩’的种植思路,以粮食安全为前提,突出种优、调优、管优的关键举措,把耗水作物与节水作物种植比例调整到1:3,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到1万亩以内,马铃薯、葵花、花豆等节水作物调整到2万亩以上,努力实现节水增效、群众增收的目标。”
“以水定产,水尽其用”,一项项节水技术不断推广,一条条滴灌管线纵横交错,一片片作物丰腴多产。“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基本盘,提升改造设施农业,使上案村真正实现户均1座养殖暖棚、4亩日光温室,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以上的目标。”俞瑞武信心满满。(记者王瑾 陆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