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资阳融媒】
前段时间,进入藤椒采摘季,当晨曦微露,安岳县兴隆镇金龙村的藤椒种植园区已是一派繁忙。村民冉茂胜指尖翻飞,青翠的花椒簌簌落入篮中。“藤椒丰收,一天摘80多斤,能挣100多元。”他抹了把汗,笑容在黝黑的脸上漾开。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穷山沟”:路难行、业凋零,年轻人纷纷外出。
如今,金龙村已从昔日贫困村蝶变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华丽转身的密码,深植于党建与乡村发展的同频共振。

金龙村美景。
强组织:筑堡垒,聚合力
7月29日晚上8点,抖音“任支书乡村助农”直播间又一次准时开播,兴隆镇金龙村党支部书记任艳玲正热情推介本地农特产。白天走访入户,晚上直播带货,这已成为她和村干部们的“新日常”。

村支书任艳玲直播卖货,推销金龙村藤椒。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兴隆镇党委负责人道出关键,金龙村党员干部的拼劲,源自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深度引领。
近年来,随着渝蓉高速兴隆出口落户村口,叠加脱贫攻坚政策红利,金龙村基础设施焕然一新——路网入户、饮水到家、产业园拔地而起,区位优势与资源价值跃升。但兴隆镇党委调研时却发现,金龙村道路、水电气等基建设施“硬件”突飞猛进之际,软件却成掣肘:干部推诿扯皮、党员模范缺失、群众被动依赖,致使发展止步不前。“那时开党员大会都凑不齐人,群众对村里事也不上心。”任艳玲的回忆折射出当时的治理困境。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党!”兴隆镇党委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指导金龙村打出组织建设“组合拳”:织密组织网络,创新构建“1+1+N”组织体系(1个党支部核心+1个驻村工作队支撑+N个党员中心户延伸),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激活红色阵地,高标准打造红色大院,创新开展“田间党课”“板凳议事会”,让组织生活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淬炼先锋队伍,实施“头雁领航”工程,选配2名青年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动态储备4名后备干部。将37名党员划分为7个责任区,常态化开展“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活动;做实民生服务,推行“民情日记”工作法,驻村工作队用3个月完成7个村民小组入户走访,建立“问题-措施-责任”三张清单,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7件,其中成功化解农用路占地补偿历史遗留问题,20余万元补偿款已全部发放到位。
“现在大家抢着干、比着干,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驻村第一书记邹宁感慨,党组织的威信就在一件件实事中重树、增强。
兴产业:抓特色,促增收
登上金龙村观景台,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的画卷铺展眼前:农旅融合景观带生机盎然,四季果园滴灌喷洒,标准化猪场生产繁忙,新建的充电桩站场车辆络绎不绝。
产业振兴是增收致富的根基。“村上已形成‘一带两场五园’产业格局,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78万元,其中土地流转费40万元,务工收入38万元。”任艳玲介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有效破解了产业“小散弱”困局。
“集体经济壮大,党组织引领是关键。”金龙村抢抓机遇,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等多元利益联结模式,借力温氏集团种猪场入驻,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猪、藤椒、四季果园等特色农业,并配套建设新能源充电站,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共享发展红利。

俯瞰金龙村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
“干部作风实,服务靠得住。”外来种植大户李中奎深有体会。2024年,经镇上引荐,他投资金龙村种药材。但园区滴灌设施损毁失修让他眉头紧锁。“那天下大雨,镇上党委政府带着镇村干部就来了,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我的困难!”李中奎回忆道。会后村上党员干部迅速行动,协调猪场快速解决了滴灌设施维护问题。
2023年,金龙村藤椒种植园因承包商经营不善濒临废弃,产业发展受阻,村民租金亦无保障。面对两难局面,村“两委”经反复研判,果断收回经营权,由村集体统一运营,既盘活产业,又守住村民“钱袋子”。藤椒丰收了,销路又成难题。在帮扶派员单位资阳融媒体中心支持下,2024年任艳玲带领党员干部试水直播带货,一举打开销路,“兴隆藤椒”走俏市场。如今,藤椒园区常年吸纳百余名村民务工,人均增收2000余元,并带动全镇发展藤椒种植500亩。
美家园:育新风,促和谐
走进金龙村党建“三红”展示室,村庄的红色历史、发展足迹历历在目。“目前我村已成功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任艳玲说。这背后,是全村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扎实步履,以“敢干”精神焕发乡村新气象。

金龙村开展红色大院宣讲会。
金龙村地处大成山脚,解放初期的剿匪故事是村民心中的精神火种。村里据此拍摄纪录片《大成山英魂》,打造党建“三红”展示室,开展红色教育,年均接待党性教育活动20余批次,群众参与文体活动覆盖率达95%以上。
针对老党员行动难、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热情不高等问题,金龙村创新设立“红色大院”,采取“固定点+移动点”模式,在2个偏远村民小组设固定阵地,灵活送“红色文化”进院落,实现宣讲服务全覆盖。党员们说:“这样的党课有泥土味,听着得劲。”该村“院落有声”理论微宣讲文明实践项目被评为2024年资阳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并荣获市级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三等奖。
坚持党建引领,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金龙村在全县创新实施“院落长+积分制”治理模式。从党员、乡贤、“五老”人群中选出22名“院落长”,负责院落环境卫生督查和邻里矛盾纠纷调解。将村民环境卫生清扫、婚丧简办、邻里互助等行为表现均纳入积分管理,每1积分可兑换价值1元的商品,并在年底举办移风易俗活动表彰先进,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合力打造“望山见水记乡愁”的和美乡村。
从“输血”到“造血”,从脱贫到振兴,金龙村的实践深刻昭示: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党建强则乡村兴。只有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堡垒、党员成为先锋旗帜,乡村振兴才有最坚实的保障和最澎湃的活力源泉。
全媒体记者 王继
本文来自【资阳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