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站在历史的坐标前,我们如何凝望未来?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即将到来的9月3日,我们将共同纪念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胜利。
80年前,年轻的战士在硝烟中劈开必胜的信念;80年后,当时的少年已年近百岁,而新一代青年,正以平视世界的目光丈量复兴之路。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即日起,广州日报推出《烽火回声·青春对话》特别报道:“95后”“00后”记者对话老兵,回望抗战胜利的壮阔征程,解码镌刻在历史深处的精神密码。当年轻的记者握紧老兵布满皱纹却异常有力的手掌,聆听惊心动魄的生死抉择,在弹痕犹存中看见青春和热血。那些对过去的凝视和烽火中的青年选择,将成为我们前行的勇气和力量,照亮未来的征途。
第一期报道
“95后”记者刘成玉对话96岁的老兵叶发

听叶老讲述他13岁参军见证的烽火岁月
他说,留在身上的弹片,是他最特殊的勋章
点击视频观看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后,我依然会想起叶发爷爷那双布满皱纹却异常有力的手。这双曾经握过步枪、挖过战壕的手,轻轻摩挲着战争留下的伤口,向我讲述那些年的枪林弹雨。生于和平年代的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知到了历史的痕迹。
“蓬勃的生命力”,是抗战老兵叶爷爷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96岁的他,声音洪亮,目光坚定,讲起当年的抗战故事,没有诉苦,没有抱怨,满腔热血时隔多年依旧澎湃。
即使在年轻人身上,也很难看到这样熠熠发光的眼睛。我们生活的环境被嘈杂的信息围绕,当潮水般的选择涌来,反而很难去确信什么。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是爱“纠结”的一代,但在那个年代,同样是年轻人叶发爷爷却从来没有。他不满13岁就参军,他面前的道路,是时常吃不上饭,是时常面临生死的抉择,但他说自己“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只有一个念头,往前冲”。
叶发爷爷是一个“闲不住”的人,96岁高龄,喜欢散步,时不时还要回老家东莞看一看。这种旺盛的生命力,是我所稀缺的。虽然我们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却常常在虚拟世界里消耗时间;我们掌握更多知识,却少了那份认准了就干到底的纯粹。
所以,当这样一个老兵站在我面前,讲述那些残酷的生活过后,还能挺直腰板说:“往前冲就对了”,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直面生活的勇气。
监制/许芳、柳剑能、林朝晖、陈韶航策划/毕征、龙成满、申卉统筹/申卉、林传凌、高凯珅、徐锦昆出镜、青年记者手记/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成玉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文宇协助/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海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蒋秋平、何沅恒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