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专为教育工作者设计的思维能力提升沙龙,在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图书馆举行。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田区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福田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燕,为几十位教育工作者传授结构化思维训练方法。

活动开始后,徐燕分享她独创的“燕式思维魔方”。该思维工具将问题解决过程具象化为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空间(宏观/中观/微观)、价值(利我/利他/利你)3个维度9项要素。通过这种创新性转化,原本抽象的思维方法论形成可落地的问题解决工具箱。
以“学生不交作业”现象为例,徐燕引导教师跳出态度问题的惯性认知。在时间维度追溯问题起源,发现作业量与课堂效率的关联;在空间维度分析家校协同机制,识别家长监督缺位的关键节点;在价值维度审视作业设计目标,反思是否偏离核心素养培养。这种多维透视法,可以帮助教师将模糊的教育现象转化为可操作的问题清单。

“在思维训练中解决问题,练就发现价值的思考力,让思维结构化。”这是徐燕分享的核心能力。教师通过思维魔方的应用,既能确保信息传递的逻辑严密性,又能在结构化框架中,激发创新表达。
福田区教育局工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劳模进校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认知与实践能力。参与教师普遍反馈,这场沙龙对自己课堂教学、写作及表达能力提升上有很大启发,日后将尝试在教学设计、课题研究、家校沟通等场景应用结构化思维。
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通讯员 陈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