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纵横|彭文英 玉美贞:以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8:43:00    

□彭文英 玉美贞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河南作为经济大省,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黄河为脉,整体系统地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水生态保护,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大保护和大治理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有力推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河南在黄河流域中承上启下的地位,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引领作用。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关系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体现为数智化、绿色化、品质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标与任务,推进了一系列国土空间治理改革举措。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国土空间治理是以国土空间资源优化为核心,以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以要素整合、耕地保护、生态修复、集约节约和产权管理为重点,以监测监管为保障,因地制宜促进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功能价值提升的制度安排和行动过程。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就是在行政管理、治理举措中赋予现代化的准则规范和数智化技术,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治理的高效、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局面。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催生生产力数智化质态。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是科技创新驱动的过程,需要劳动者不断提升创造力,将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应用到国土空间治理中,促进劳动资料创新甚至颠覆性革新,为承载数字化智能化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等开辟新空间。伴随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化,数字国土、数字空间,实体国土空间、虚拟国土空间交互技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融合”技术等,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将显著促进生产力数智化质态发展。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支撑生产力绿色化质态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国土空间整治和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是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低效用地、土地生态系统退化或破坏、土壤污染等问题的重要举措。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持续应用先进的国土综合整治科学技术,整治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闲置低效用地等问题,解决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修复国土空间生态系统,推动主体功能区规划精准落地,不断提升建设用地集约化利用水平,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国土根基。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推动生产力品质化质态发展。国土空间治理秉持生态优先理念,强调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一体化开发与保护,加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生产性用地承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产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高品质产品,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提升国土空间生态功能,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并遵循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情趣,利用景观开发设计理念,持续供给自然风景、人类或生物栖息空间环境以及记载历史印记的特色空间等高品质景观产品,促进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生产力品质化质态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国土空间治理是河南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河南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北、西、南三面环山,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河南省国土面积的55.7%、44.3%,省内黄河流域面积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5.1%,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1.7%。几千年来,黄河水害严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河南省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愈发明显,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将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资源支撑和空间保障。

面临国土空间开发不平衡和利用效率较低问题。近五年来,河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水平,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各地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全省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5%,第一产业产值占全国的6%。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等传统农区城市的人口持续流出,发展水平与郑州市、洛阳市等城市差距有增大趋势。河南省国土空间开发效率不高,建设用地利用较为粗放,尤其是乡村建设用地效率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国土空间治理的强有力支撑。

面临人地矛盾和资源约束趋紧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河南人口密度为595人/平方公里,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48人/平方公里,以全国1.74%的土地承载了全国6.96%的人口,未利用空间有限。全国粮食产量的9.5%来自河南,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任务重,城镇化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土地资源、创新要素等方面约束大,城乡建设与耕地保护、生态保护的矛盾冲突明显,缓解人地矛盾、促进耕地保护与城镇化发展的协同协调问题依然突出,迫切需要加大国土空间治理力度。

面临生态空间修复和生态系统功能亟待提升问题。2020年,河南省森林覆盖率为25.07%,比全国森林覆盖率22.96%略高,但存在林分质量差、树种单一化、林地生产力较低等问题,森林质量亟须提高。平原地区农村生态空间不足,农田生物多样性下降,耕地质量有待提高。严守生态红线,保护林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底线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迫切需要加大国土空间治理力度。

强化改革创新推动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绿色化品质化

河南集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粮食大省、文化大省于一身,紧抓新时代发展机遇,统筹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加强节约集约和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改革创新推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努力实现国土空间安全底线稳固、资源利用集约高效、空间品质优美宜居,将有力支撑河南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先进示范作用。

以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提出,要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提高空间治理数字化水平。对此,需要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与国土空间治理的深度融合,在自然资源系统要素层面,在国土空间治理各领域各环节,在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层面等,多源头、多类型、多尺度集成数据要素体系。推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等传统实体空间数字化,尤其要加强信息空间、数字空间、网络空间等虚拟空间数字化,构建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国土空间数字化基础信息平台。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国土空间规划、整治、监测、督查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要紧抓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时期,加强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建设,加快形成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创新高地。

以国土空间治理绿色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省内黄河流域面积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1.7%,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国土空间治理厚植绿色发展基底尤显重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以黄河流域为基础,统筹实施重要山脉、河流、森林、湖泊、湿地等保护修复,提升山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能力,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有效防控洪水灾害,高标准打造黄河生态带,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加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生”综合整治,全面推进耕地数量和质量共保,着力拓展农产品生产空间,扛稳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重任。紧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以大国粮仓为基底绿色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以国土空间治理品质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地处中原的河南,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以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加速提高国土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以全域国土空间治理为范式,以创新优化布局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统筹农业资源、能源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及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统筹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三大空间格局,利用先进理念和现代化技术促进国土空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以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主线提升生态空间品质,以耕地综合整治为基础推进农业生产空间高质量发展,以城乡用地综合治理为重点提升城镇空间品质。着力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国土空间治理品质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力支撑河南在美好家园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更加出彩,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作者分别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
  •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