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民工刘诗利走进书博会,读书的意义具象化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11:32:00    

7月26日,骄阳似火,正在重庆国博中心举办的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热度比天气更盛。上午10点,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展位前围满了举着相机的媒体,人群中心坐着个穿黑色衬衫的中年男人——他不是作家,也不是名人,却凭着一口带着河南乡音的实在话,让在场者频频点头。58岁的农民工刘诗利,这个从工地走进书展的普通人,正用自己的故事,把“读书有啥用”这个抽象的问题,回答得明明白白。

▲刘诗利。 记者 聂晶 摄

今年6月25日,58岁的河南农民工刘诗利因参加作家陈行甲新书分享会的一段视频走红网络。7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刘诗利的署名文章,他以朴实的文字道出读书的重要意义——“读书,把自己弄得好一点”,再次引发刷屏。读书,让刘诗利也变得越来越好。从那之后,他就没有再去工地干活,而是参加关于读书的活动,已经有企业愿意为他提供工作岗位。

通过意外“闯入”陈行甲新书《在峡江的转弯处》活动,刘诗利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弯处。

6月25日之后,刘诗利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天天去市场等活,最近他都没有去干活了。刘诗利说:“现在这么多人传视频,还评论读书的事,有的评论里面写得可精彩了,可热情了。大家一夸我,我也感到甜滋滋的,高兴!现在给我打电话、发微信的人多了,有时还要求参加一些读书活动,甚至做个直播。”刘诗利挺喜欢参加这些活动的,他觉得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学习提高,“因为一个读书的视频,这么多人关注我,让我更清晰了,读书是重要的。”不过,突如其来的关注也让他有点措手不及,“家里现在跟景点似的。”他们感到受到干扰太大了,有些受不了,“他们现在也不能干活,还得耽误时间陪伴着来看的人。”

时间回到一月前。当时,陈行甲在签名书上给刘诗利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希望刘诗利能和自己联系,但一直没等到他的电话。陈行甲经过多方打听,给刘诗利打去电话,“我以为是工地上的哪位姓陈的老板……”刘诗利依然朴实,这样告诉记者。对于自己现在的走红,他有很清醒的认识,他说可能会去找一个工作,也不排斥直播带货,因为只要是好的产品、不坑爹,对社会、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利,就可以去尝试。如果这条路走不通,他还会选择回去好好干活。

刘诗利是昨晚抵达重庆的,谈到对重庆的印象,他说:“挺好的,我早就听说过重庆,初中学地理的时候,就讲重庆,好像是叫雾都,现在听说不是雾都了,因为空气质量变好了。那时候地理老师给我们出了几个谜语,让猜地名,其中有一个双喜临门,就是重庆。”提到和重庆有关的诗词文化,他现场背诵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两首诗,他坦言,读书对他来说很重要,让他收获良多。

▲刘诗利为读者签名。 记者 聂晶 摄

来到此次书博会,刘诗利感觉非常好。他以为书展会比较乱,没想到现场这么整齐,这么多书。让他形容一下感受,从他嘴里一口气蹦出了好多形容词:豪华、宽敞、洁净、美丽。除了参加人民日报出版社的直播和接受采访外,他表示会在现场好好逛一逛。“这么多人关注,这么多人评论,这么多人热心这个事,我挺受震动的。实际上大家还是重视读书的,在意读书的,读书这件事不只中国看重,全人类都看重。”

人群慢慢散开,刘诗利开始了他的书博会直播,漫步于书海之中,他一定幸福无比。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
  •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