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黄创曾经是一线技术员,如今已成长为阜阳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人员,完成了职场的华丽转身;“95后”月嫂王玲通过家门口育婴护理培训,获得资格证书后,实现月入近万元;“00后”姜明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在互联网领域大展拳脚,事业发展蒸蒸日上……这些生动的就业故事,正是我市全力稳就业促就业的真实写照。

5月21日,在阜阳市“就有未来”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招聘人员向求职者介绍岗位信息。 全媒体记者 王彪 摄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将民生需求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全力搭建就业桥梁,拓展就业新空间,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赋能,打出促就业“组合拳”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阵地。我市精准施策,打出政策“组合拳”,积极落实一次性扩岗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为企纾困解难,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2024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就业见习补贴2678.31万元,惠及2404人;发放应届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726.3万元,4842名毕业生受益。
创业是就业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创业阜阳建设,开展8期创业培训学员班,累计培训24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11笔,共计9734.6万元,为39名退役军人发放“创业贷”3805万元。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今年一季度,全市新设各类经营主体32572户,同比增长9.57%。全市28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接您回家”创业园累计入驻企业765个,带动就业2.1万人。1月至4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38万人。
双线发力,搭建就业“连心桥”
今年1月,阜阳市2025年迎新春招聘季活动在高铁阜阳西站站前广场举行,为期18天的招聘活动,累计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从上海返乡的小范一下车就被招聘会吸引,顺利找到意向工作。“毕业后一直在上海从事新材料行业,去年底辞职准备回阜阳找工作,没想到刚到家就有这么好的机会。”他了解到家乡近年来有不少新材料企业落户,发展势头良好,对在家乡就业充满信心。
今年春节前后,阜阳抢抓就业需求期和企业用工窗口期,将招聘会开进高铁站、办到“家门口”,搭建就业供需桥梁。我市还针对不同群体举办专场招聘会:2月,应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暨就业招聘会,求职意向达成100%;3月,“春风行动”暨“巾帼风采暖心帮扶”专场招聘会提供上万个岗位;5月,“就有未来”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29家企业提供5000多个岗位,135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
线下招聘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我市积极探索“直播+就业”模式,创新就业服务,助力人岗精准匹配。5月,“就”在阜阳——民营企业招聘月专场网络招聘会(直播带岗)吸引15万人次观看,收到简历528份。百亿企业“接您回家”送岗位直播带岗活动走进比亚迪、立讯精密等重点企业,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高效便捷的对接平台。
优化方式,就业服务有“温度”
今年2月,一场热气腾腾的“阜阳学子家乡行”活动在阜阳大剧院举行,1000多名来自全国360多所高校的阜阳籍学子齐聚一堂。活动期间,通过政策解读、岗位推介和实地观摩,学子们看到了家乡发展机遇。合肥师范学院的刘帅龙表示:“再有一年多我就毕业了,看到阜阳的发展变化,更加坚定了要回家乡发展的决心。”
为更好吸引阜阳籍学子回家乡,我市常态化开展“三接两行”活动。春节期间开展9场次“阜阳学子家乡行”活动,借助这一活动,返阜留阜高校毕业生比重逐年上升。今年以来,市县联动组织赴市外21所高校开展24场“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548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635个,1610人达成就业意向。3月22日,省招才引智安徽高校行皖北地区专场招聘会在我市举行,吸引8000余名大学生参与,线上线下收到简历6099份,直播吸引35万人次在线围观。
此外,我市深入推进“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月至4月,全市失业人员再就业537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88人。
“以前找工作都是找朋友四处打听,现在用‘邻工集市’小程序,岗位多、信息全,太方便了。”颍州区居民杜玲通过该小程序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们通过‘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打造‘三公里就业圈’,为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三公里就业圈”,扩大了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提升了就业服务能力。
全媒体记者 毕舒宇 通讯员 门玉峰 马路 实习生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