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野寻马,不被预测之物蕴藏巨大的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0 16:52:00    

朋友们问《荒野寻马》写了多久,我常常不知怎么回答。书中大部分内容关于旅行,起始于2022年9月,结束于2024年9月。但我并非在两年时间里持续游走,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几乎哪也没去,无数次怀疑是否有继续写的必要,也许“还没写完”只是幻觉。

《荒野寻马》是我的第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旅行两年,写了两年。我没想过能够写完,在修改的最后一个月里仍有“要不算了吧”的想法时时冒出来。当我在2022年离开上海飞往海拉尔时,并不知道这段旅途会断断续续持续两年,更不知道自己最终能够完成一本书。

起初面对“为什么要去草原”“怎么做出这个决定”“你究竟要写什么”种种问题,我的大部分回答是“不知道”。说“不知道”也不尽准确。我有模糊的感觉,知道自己在找一个问题的答案,想知道在庞大失序和剧烈流变之中,是否存在什么确凿不移的东西。但这个问题真的成立吗,去哪里找,怎么找,找到了又如何能够指认,全不清楚。因此说“不知道”也对,说不清楚,便只能放弃说的努力。我无法指着空白画框侃侃而谈,说出我并不确证其存在的东西。直觉牵引着我去做的,是去路上,去捡拾拼图碎片,把画面拼制完整。也许到那时我就不必努力去说、去证明了。

在夕阳下进食的小马(文中照片均为依蔓 摄)

我拿到的第一片拼图,指向一座北方草原的村庄,恩和。此后的所有旅行和写作,是一程又一程漂离确定性的路途,去英国,去西班牙,去蒙古。没有歇斯底里地找,更不是按图索骥,是提出问题,踏出熟悉安全的地界,走入陌生的人群和土地,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一起行动,用我的身体感知风、雨雪、烈日,踏过森林里杂草荆棘丛生的山坡,穿越塔头沉浮的荒原湿地。用我的眼看,我的耳听,我的鼻嗅,我的皮肤触碰。有时受伤流血,创口在大地的照料下愈合。

有很多时候,我会恍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置身此处。

比如前往西班牙萨布塞多的那段旅行。当我离开刚刚结束野马节剪鬃毛仪式的村庄,独自开着刚租来几天、还不很熟悉性能的车,在夜色暗淡的山路上往住处疾驰,愤怒、难过、困惑的复杂情绪在身体里发酵。终于回到旅馆,我锁好车,在黑灯的无人前厅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把自助取食的果酱搅散在杯子里,全身发抖,手紧紧握着水杯,小口小口喝,让自己安静下来。

路灯灯光从宽阔的玻璃窗照进来,我在沙发上坐了很久,只想立刻离开那里。我不在意这趟旅行是否能够被写下,它是不是有意义。我不清楚有什么答案被找到了,不知道为什么要耗费时间和钱飞了十几个小时来到这里,来一座没什么人知道的村庄,非要来看这个与马有关的节日。这样我就不必目击人类将两百匹野马赶到石头围场,与它们赤身相搏,承受几乎超出承受限度的恐惧与困惑。眼前全是搏斗士们拧成一团的鼻眼,青筋暴起的胳膊,有人身上沾血,不知是人还是马的。

我得承认,这样的旅行是我自己非要做的,没有人逼我。旅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受到的一切冲击,都是“咎由自取”。这是我的路途。

萨布塞多的野马节

来到萨布塞多,因为我好奇为什么这里的人可以将一项与马有关的传统,延续数百年。他们的传统之中是否存在某些揭示“确凿之物”如何存在的秘义?我在恩和时意外查到和它有关的学术资料,冥冥之中觉得应该来看看。这不是依凭理性做出的决定。所有旅行都是如此,身体总是比我更早知道该去哪里,头脑滞后地寻找可行性与必要性。

我带着问题进入很多地方,也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被问题所困,不要被自己的局限、狭隘遮蔽视野,最大程度地敞开身体与头脑。然而全然敞开意味着主动削弱防线,允许自己失去控制,被不确定性吞没。失去控制,恰恰是我这个现代人最为恐惧的事之一。

西班牙的那趟旅行结束,我改签机票,比原计划提早一些回国。几乎每天吃完午饭,我都去家附近的一家独立书店写作。那是一间由一楼带院子的居民房改成的书店,每个房间摆不同主题类型的书,看得出老板偏好文学和社科,他最喜欢的加缪作品独占客厅沙发背后的单独书架。我总坐在正对着收银台小房间的绿色懒人沙发,电脑架在腿上,一坐下就开始敲字。累的时候去客厅新书架上翻书。

那个夏天的很多时候,我和老板都各自在位置上唉声叹气,我气恼有时写得不顺,他忙于处理不时冒头的麻烦事,比如空调管线突然坏了,师傅上门检查,更换零件要花500块,而那天书店的营业额才两位数。因为去得多,有时甚至遇到老板和一同开店的妹妹一齐唉声叹气,这店怕是要开不下去了,明明是天气这么好的周末,店里却一个人都没有,全不避讳我(只有我)这个客人在。于是我也哀呼,你们可千万要开下去,不然我就没地方去了。然后在离店前抓一本书买单,为这一日的营业额作出微薄贡献。

书店所在的位置很巧,就在我从小长大的同一条街道,藏在一个居民小区里,小区入口是我在上幼儿园、小学的九年间几乎每日经过的地方。自从上大学离开家,我已有十多年没有再长时间回到家乡居住,而在写《荒野寻马》的最后几个月,我长时间躲在童年熟悉的街巷内部,一点一点在文字里掘进。书店名字叫凿光,写作的过程,似乎也是这样。一点一点凿出光亮。

蒙古库苏古尔湖边,迷雾中的马群

旅行的最后一块拼图,是蒙古。那时我已经在书店写完了大部分内容,需要前往蒙古和俄罗斯边境,去探访和驯鹿住在森林里的查坦部落,完成最后一章。

这趟旅行原本被安排在2024年春节,机票、酒店全都预订完成,能够说蒙语和英文的当地向导也联系好了,我却在出行前一周突然高烧不退,被迫取消所有行程,依次退款,承担损失。然而似乎有神灵在安排所有的旅行,每一块拼图在适合的时间才会递到我手里,机缘如果还未成熟,事情就不会发生。直到七个月后,当写作展露出更完整的样貌,通往那里的通道才被顺畅打开,那次旅行顺利得连向导都一路惊叹。

我们幸运地赶上和最后一户查坦家庭一起,跋涉穿过荒野,迁往靠近边境的冬营地。那恰恰是我想了解的——他们如何与驯鹿一同在自然中迁移。向导告诉我,如果我在春节时真的来了,不可能经历这些,那时我们只会去拜访住在村子附近的查坦家庭。这样的行程也无法被精密规划,因为查坦家庭住在森林中,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他们是世界上离不确定性最近的一个族群。

在蒙古,和驯鹿一起穿越森林

在路途中,我许多次感慨宇宙安排的精妙,这趟旅途确确实实应当是最后一程,它不该发生在更早之前的任何时候。如果我没有在恩和度过四个月,不知道牧民与马如何在草原上生活,不知道马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该如何与它合作而行,不清楚自然遵循怎样的与城市所不同的逻辑;如果我不了解一个民族如何继承他们世世代代延续的信仰,不清楚怎样理解一个陌生地方和族群的复杂性……我无法在蒙古荒原上识别出最后关于“确凿之物”的线索。

从蒙古回来,我用一个月的时间把书稿写完,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做最后修改。重新检视过去两年收集的拼图碎片,尝试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才发现原来我在出发时想要寻找的答案,竟然是这样的样貌。每一段旅行,都仿佛在为我推开新的地图,新的画面、感受与理解出现,都是我从未料想和预测到的。

变化仍是旅途的恒定存在,挑战耐心和信心,挑战舒适的边界。但变化也是旅途让人着迷之处,所有意料之外的冲击都是尖锐提醒——如果你只熟悉一种生活逻辑、一种文化、一种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一种生存境遇,是多么狭隘。它们叩问,我是否能够尽可能摒除偏见,尝试真正理解不同的传统、价值、信仰,与己迥异的选择,它们沿循怎样的脉络至此。让我感动的,让我不解的,都是同等重要的部分。

如果我事先知道答案的大致样貌,旅行只是为了求证、填空、补足一个预先看得到形态的框架——那就太没意思了。一切可控,意味着一切将变得封闭,不再流动,没有足够多的新的可能性,没有生命的力量。不被预测和控制之物,蕴藏巨大的美。写作与旅行同时生长,与我对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同步生长。

虽然这个生长的过程,需要穿越许许多多怀疑、困顿、恐惧、迷茫。很多情境我只能一个人应对。在凌晨三点空无一人的乌兰巴托街头,等待只能通过翻译软件交流的蒙古司机,他开来一辆牌照与预订信息不符的车;在西班牙村庄山上,无法听懂加利西亚语,不明白人群在做什么,也没办法一个人下山,只能又渴又饿脱力地等;被公路旅馆的老板拒绝退回说好可以返还的几百欧元,他甩下一句你要走就走,便不再应答任何沟通;与素未谋面的牧民们进山,荒野中没有手机信号,我与大部分人语言不通。在路上时我刻意收起女性特质,行走、坐卧、说话,都表现得无性别,甚至粗粝,同时高度敏感,提防可能出现的危险与问题。好在总是幸运,那些怀疑、困顿、恐惧、迷茫,总是能够被穿越,前路明朗。

这是一段抱着“随时放弃”的决心走完的旅途。它没有大纲,没有严密计划,没有预期,没有“非此不可”。最终能够完成,还要感谢自己的“随时准备放弃”。“放弃”得多了,随之而来的总是“要不再往前一点试试看呢”。不行也没关系的,最重要的不是写作,而是我的感受——就走到这里也可以的,就停在这也没问题,如果你觉得不舒服的话。我在旅途中不断练习这样安抚自己,支持自己。

在蒙古,马夫家半岁的小狗Bürged(鹰)和我们一起穿越了荒原

记得2023年春天我再次回到恩和,离开时照旧需要从恩和坐车到海拉尔乘飞机。起飞时是傍晚,我在空中看见平坦草原上河道蜿蜒,像弯弯绕绕的传统蒙文文字,很美。原来语言符号系统确实是从大地上长出来的。在城市生活久了,思维方式、身体感知经验的模式,都变得十分贫瘠。自然不是提供抚慰的地方,而是提醒我们世界和我们自身原本如此复杂多变的存在,流动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

而在旅途的终点,我似乎发现,真正的确凿之物不存在于任何其他外部,它一直伏在我的身体内部。最初的提问,为我拓开比“一个完美答案”广袤得多的世界。寻的动作与过程本身,远比寻获之物重要。

本文为作者新作《荒野寻马》创作谈,即将由后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

原标题:《在荒野寻马,不被预测之物蕴藏巨大的美 | 依蔓》

栏目主编:舒明 文字编辑:张滢莹

来源:作者:依蔓

相关文章
  •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