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贺平
盛夏的平江,稻浪翻滚,满目金黄。一场检验丰收成果的早稻高产竞赛测产正在平江县各乡镇紧张进行。测产仪屏幕上跃动的数字,是汗水浇灌的希望,更是科技赋能土地的生动写照。


近日,在平江县天岳街道新联村兴阳村1190亩高标准农田里,高产坵块“655公斤”的测产结果引来一片惊叹,县农业农村局种植股和农业综合开发事务中心忍不住一遍遍复核。7月10日,平江天岳街道利农种植合作社刘三梅种植的株两优22早稻田里,在岳阳市资深专家组和市农业农村局种植科周华玲科长亲临现场的见证下,672.43公斤(干谷标准)的亩产量又再次被刷新!

平江这片热土曾饱经沧桑:2019年国土改造后效益不佳,2021年承包户因稻瘟病无奈退出,去年7月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更是让良田一度沦为沙石滩。然而,在县、乡、村三级联动扶持和种粮大户们的不懈努力下,依靠科技支撑与辛勤耕耘,昔日的贫瘠沙洲如今重焕生机,实现了令人瞩目的高产。

丰收的捷报从四面八方传来:三阳汉昌组、安定组、浯口向家组,长寿木金组、加义组、余坪南江组……多个测产点早稻亩产纷纷突破600公斤。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县国调队杨国庆队长亲自带队,严谨高效地完成了测产任务。从“种一季亏一季”的困境到“双季丰收”的喜悦,从洪灾后的创伤到“金穗满仓”的盛景,这一场蜕变,是种粮大户坚韧精神的体现,更是现代农业科技在平江精准落地的有力证明。

丰收的背后,是无数农业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县农业农村局种植股60岁的老专家吴猛香,在延迟退休政策下依然坚守一线,每天清晨七点十分,他办公室的灯便准时亮起。在浯口镇西江村的测产现场,烈日当空,这位花甲之年的老专家为了确保竞赛公平,坚持亲自爬上轰鸣的收割机,仔细查验每个机舱,确认颗粒归仓后才允许开始测产。汗水浸透了他泛白的工装,弯曲的脊背与沉甸甸的稻穗构成了一幅感人的画面,诠释着老一代农业人对土地的深情与责任。

高温下的测产工作异常艰辛。在伍市镇时丰坪的田间,县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中心的贺平、方莎两位女同志,与局技术骨干、高级农艺师张弓一同奋战在38℃的高温下,张弓的汗水布满脸颊,衣衫湿透紧贴后背。到了下午,张弓又马不停蹄地陪同副局长胡艺忠奔赴其他点位复核数据。正是这些农业人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诠释担当,才换来了这来之不易的丰收图景。
这场高产竞赛,不仅测出了沉甸甸的产量,更测出了平江农业人克服自然灾害、科技兴农的坚定信心和强大韧劲。从沙洲到“金仓”的奇迹,是政策扶持、科技赋能与人力汗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生动诠释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践成效,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写下了平江的精彩注脚。金黄的稻浪,涌动着平江农业更加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