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阳江分行创新乡村金融知识普及方式,铸牢金融安全屏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6:11:00    

随着普惠金融的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不断扩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大金融机构全力推动乡村金融知识普及。随着普及工作的不断推进,如何补全普及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育形式单一等短板逐渐成为乡村金融知识普及的重点工作。创新乡村金融知识普及方式,根据实际完善金融知识普及模式,成为破除当前难题的关键。

广发银行阳江分行积极将乡村金融知识普及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乡村金融教育实践路径。2025年,阳江分行以阳江市江城区津朗村村民委员会为试点,成立乡村金融教育基地,创新开展“金融消保田间课堂”“金融消保流动服务站”等宣传模式,以“用心倾听,用情服务,用力解决”为理念,将金融教育送至农户家门口,让广大群众“听得懂、看得见、想得到”,切实提升村民金融素养,为乡村振兴筑牢金融安全屏障。

听得懂:用方言走村访民,让宣传贴近生活

紧密结合实际,用方言让宣传贴近生活。走村访民,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分行组建“金融消保小分队”化身“红色金融安全卫士”,配备“大喇叭”便携式设备,走进田间地头“开课堂”播撒金融知识的“种子”,用乡音土话与村民传递“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导,心贴心服务”,构建“移动式”消保服务网络。通过“消保河川”灌溉“千万良田”,不仅守护了村民的“钱袋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金融安全力量。聚焦重点群体,提升宣传精准度。分行特别关注乡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金融知识相对薄弱群体,针对性地开展“送温暖、办实事、护权益”的金融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拉家常”方式用“大白话”向老人们讲解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例,帮助他们提高警惕。同时,针对青少年群体,采取“小手拉大手”的联动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看得见:聚焦重点群体,提升宣传精准度

以“精准滴灌”的宣传方式,让金融知识真正“看得见”。创新布设宣传专栏,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分行在津朗村成立乡村金融教育基地,布设宣传栏,将金融元素有机融入村内文化广场、休闲长廊等村民日常活动区域,通过场景化教育,让村民在茶余饭后、休闲散步时潜移默化地学习金融知识,构建“永不下课”的消保课堂。该基地充分发挥了其辐射引领作用,将金融教育触角延伸至农村地区的“神经末梢”。发展“驻村宣传员”,培养本土金融知识传播力量。分行将社区和村委工作人员培训成为金融知识“明白人”,培养一支“驻村宣传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够常态化向村民普及金融知识,还能及时发现和报告金融风险隐患,是村民身边的金融教育“顾问”,精准开展“一对一”帮扶。金融知识赶大集,宣传服务零距离。分行以流动课堂的形式,将金融知识带到最具生活气息的农贸集市。工作人员为老年人手把手演示人民币防伪技巧,传授“一看、二摸、三听、四测”的简易鉴别方法;为种粮大户提供融资方案咨询,并强调“远离不法中介,保护个人征信”的重要性;为摊位商户重点讲解收款码不外借可能引发的资金安全风险及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赶集的村民们听得明白、记得牢靠。分行以“一揽子”金融服务对接乡村生产经营需求,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想得到:打造长效机制,深化宣传服务

分行不仅关注短期效果,更注重建立长期、可持续的金融教育宣传机制,进一步与村委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金融知识宣传纳入村委日常工作内容,确保金融教育服务真正让村民随时“想得到”,让便民服务更“触手可及”。村民反馈自从进村送“金”,大家“问有所答,惑有所解”,金融咨询方便,生活也更安心、放心。这种“想得到”的长效服务机制,让村民逐渐形成了“有金融问题找银行”的习惯。

乡村金融教育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策、技术、社会的多方协同。未来,广发银行阳江分行将继续深化“教育-防控-共建”体系,让金融安全成为乡村振兴的“压舱石”,持续秉承“金融为民”的理念,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将金融知识送到更多群众手中,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相关文章
  •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