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这个石缝里有一条蛇!”5月17日,武汉黄陂山区传来一声惊呼,“吓”出一个武汉蛇类新记录种。
当天,一群武汉生态观察爱好者前往武汉黄陂山区,途经一条小溪时,在溪边一个石缝里发现一条灰蛇。
他们用捕网小心控制住这位“不速之客”,在完成影像记录和环境拍摄后,立即将其放归自然。
其后,发现者“山高水长”将图片和视频传给长江日报记者,记者向武汉蛇类专家李辰亮博士求证。
“这是中国小头蛇,这可是咱们武汉记录到的蛇类新记录种!”这位被圈内称为“黑宝”的博士难掩兴奋。

黄陂山间发现的中国小头蛇。网友“山高水长”供图
他所在的湖北博得生态中心,曾对数十年间的武汉蛇类调查数据进行汇总:武汉蛇类的种类偏少,除了“美女蛇”玉斑锦蛇、“鸡冠蛇”虎斑颈槽蛇,还有剧毒的短尾蝮、无毒的乌梢蛇等16种。
李辰亮随后继续求证,不断与武汉其他蛇类观察者交流。果然,无独有偶,2024年5月,江夏区一农场负责人遛狗时偶遇一个“大长条”,于是给其拍了照片。经李辰亮鉴定,这是一条成年的灰鼠蛇。
进一步交流挖掘,自然观察者吴一帆2021年6月24日在武汉西部的临近地区发现过中国小头蛇的踪迹。
这些发现互为验证,实证了中国小头蛇、灰鼠蛇在武汉确有分布。它们也分别成为武汉第17种、18种蛇类新记录种。
专家揭秘,中国小头蛇体型娇小,却喜欢偷吃其他爬行动物的卵,受到惊吓时蜷尾的样子,萌态可掬。
灰鼠蛇长得像是乌梢蛇“兄弟”,因其背部体色为棕褐色或橄榄灰色,在民间混了个“青梢蛇”的诨名。

灰鼠蛇。吴一帆 摄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5月23日,李辰亮告诉记者,这2种蛇都是无毒蛇,性格温顺,胆小,一般不主动袭击人。
他特别提醒,这2种蛇类都属国家“三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陆生野生动物,私自捕捉、饲养是违法行为。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蛇类可能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出于对蛇类的敬而远之,人们的关注度相对较少。随着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向好,武汉生物多样性调查走深走实,武汉的蛇类新纪录有可能不断打破。(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