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夏日的青海,山河锦绣,湖光潋滟;江源儿女,盛情相迎。
当第15个“中国旅游日”遇见“山宗水源·大美青海”,从河湟谷地到三江源头,从草原腹地到昆仑之巅,这片土地正以山水为台、文化为媒,铺展出一幅绚丽的文旅长卷。

民族共舞处,绽放多彩风姿
“你把你的尕汽车开上了走呀,我把我的尕包包取上了走,我们两个青海的茶卡盐湖嘛,好好浪上一浪……”在西宁市城东区“锅庄对决”现场,藏族、土族等群众伴随《浪青海》的旋律携手起舞,充满欢声笑语;轮子秋划出彩虹轨迹,安昭舞旋起七彩霓裳,在海东市互助土族故土园,非遗展演与七大场景惠民套餐相映成趣,将颇具民族特色的各类项目打包呈现,无论是门票折扣到特色体验活动,还是民俗表演到文化研学项目,都全方位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为让游客能沉浸式体验青海这一民族交融之地的历史故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城楼之上,一位扮演唐代诗人李白的演员发出对诗邀请,游客高声应和,诗情豪迈。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文化广场,欢快的安代舞与悠扬的蒙古族长调中,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表演者,通过灵动的舞步和嘹亮的歌声,展现了都兰县多元的民族文化底蕴。在“5·19中国旅游日”海北藏族自治州分会场活动上,舞蹈《五彩福地的邀约》正式拉开帷幕,多元文化交融的视觉盛宴,生动诠释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图谱。
生态画卷里,铺展文化底蕴
摄影家镜头中的年保玉则神山倒映碧湖,生态管护员用藏汉双语讲解三江源生物多样性……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涵盖文旅市集、摄影艺术展、全民活力操及互动体验等多个环节的第15个中国旅游日果洛分会场系列活动,展现了果洛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底蕴与生态保护成果。
汇聚非遗手作、果洛文创及高原美食的文旅市集;传递健康生活方式的《舞动果洛活力操》;通过民族服饰打卡、美食品鉴等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民俗风情的互动体验……“绿色旅游、文明旅游”的理念早已深入草原儿女的心里。
在海北州一场“生态+红色”的文旅实践正徐徐展开。数百名文旅从业者到金沙湾景区、原空军地空导弹独立十二营旧址实地考察,感受海北独特的生态魅力,感悟红色基因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研讨交流文旅产业发展思路,总结文旅产业发展经验。
走进坎布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游泳馆,热闹的氛围扑面而来。来自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各单位的20余名职工游泳爱好者个个精神抖擞,身着五彩斑斓的泳衣,来参加这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游泳比赛。尖扎县举办的这场“5·19中国旅游日”全县职工游泳赛,不仅为广大干部职工搭建了交流展示的舞台,也进一步盘活了坎布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功能载体,提升了群众对文旅品牌的参与度。
科技赋能时,焕活千年文脉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举办的“5·19中国旅游日”玉树分会场活动中,“一部手机游玉树”智慧服务平台的同步上线,其创新的AR景区导览功能吸引众多关注。AR导览为游客带来全新的玉树旅游探索方式,唐蕃古道在手机屏上“复活”。同日开放的非遗市集内,藏族堆绣的浮雕式纹样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尖流转,续写着跨越千年的技艺传承。
“以前对海南州文旅资源了解有限,亲临现场才被这里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深深震撼。广袤草原、湛蓝湖泊,加上独特的藏族文化,极具开发特色旅游线路的潜力。”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黑马河镇,来自陕西的旅行社代表樊先生难掩感动。当日,来自江苏、四川、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六省(区)的30辆自驾车、100余名文旅从业者及媒体代表汇聚青海湖南岸,共同领略“圣洁海南”独特的文旅魅力。

这个盛夏,让我们循着山宗水源的召唤,共赴大美青海之约。在民族共舞中感受脉动,在生态圣境里涤荡心灵,在科技与历史交融处触摸未来——这里,正以最炽热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苏烽 执笔;陈晨 陈俊 程宦宁 王晶 贾泓 余晖 洪玉杰 栾雨嘉参与)
编辑:王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