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2025年世界银行1000强”榜单。根据榜单,中国内地有143家银行上榜,其中广东有17家银行。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与去年相比,广东上榜的17家银行中,有过半排名都有所上升,其中有银行排名前进40位。
据介绍,英国《银行家》杂志自1970年开始发布“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综合不同国家和地区银行的资本实力、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等情况,对全球银行进行排名,被视为衡量全球银行综合实力的标尺。
招商银行前进至第八名
渤海银行排名倒退15位
根据“2025年世界银行1000强”榜单,6大国有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悉数上榜。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均进入前十名。
排名变化方面,与去年相比,6大国有行排位均无变化。12家股份行中,恒丰银行排名进步最大,从去年的121名前进至第118名,前进了3位。去年该行取得了一份较为亮眼的成绩:营业收入257.75亿元,同比增加1.98%;净利润53.57亿元,同比增加4.30%;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49%,较年初下降0.23个百分点,实现连续6年下降。
还有4家股份行排名均前进两位,分别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和浙商银行,分别位列第8名、第14名、第47名、第82名。排名前进1位的有光大银行、平安银行,今年分列第25名和第33名。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排名与去年相比无变化,分别为第18名、第19名和第22名。
12家股份行中,仅渤海银行排名有所下滑,从2024年的第131名退至第146位。去年该行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增长,扭转了2023年“双降”局面。不过,去年末该行拨备覆盖率为155.19%,同比下降了1.75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0%,同比下降了0.71个百分点,也创下该行近五年来最低。
城商行方面,排名在前100的有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这5家银行排名较去年均有所进步,分别前进了2位、10位、1位、8位和5位。
农商行方面,排名靠前的有重庆农商银行(第112名)、上海农商银行(第124名)、北京农商银行(第149名)和广州农商银行(第156名)等。

6大国有行和12家股份行排名情况。数据来源:英国《银行家》“2025年世界银行1000强”榜单
广东共有17家银行上榜
广东华兴银行进步最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榜的143家中国内地银行中,来自广东的银行占据17席,占比达11.89%。
这17家银行包括三家股份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广发银行),五家城商行(广州银行、东莞银行、广东华兴银行、珠海华润银行和广东南粤银行),八家农商行(广州农商银行、深圳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顺德农商银行、南海农商银行、佛山农商银行、江门农商银行和珠海农商银行),以及一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
从排名上看,有9家银行排名较2024年上升,在17家中占比过半。其中,“进步”最大的当属广东华兴银行,该行从去年的第376名跳至第336名,前进了40名。年报显示,去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4654.58亿元,较年初增长6.22%。
排名进步较大的还有微众银行,其由去年的第255名前进28位至第227名。东莞银行则从去年的第289名前进12位至第277名。
也有7家广东的银行排名出现倒退。其中,珠海华润银行倒退幅度最大,从去年的第338名退至第358名,倒退了20位。广东南粤银行和佛山农商银行均倒退9位,分别位列第372名和第498名。广州银行则下滑7位至第228名。广州农商银行、顺德农商银行、珠海农商银行则分别后退3位、2位和4位。

广东17家上榜银行排名情况。数据来源:英国《银行家》“2025年世界银行1000强”榜单
前五月广东存贷规模稳健增长
在业内看来,广东17家银行入围榜单且过半排名提升,充分彰显了其“金融强省”的坚实地位,区域金融竞争力持续增强,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4万亿元,占GDP比重8.8%;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47万亿元,占全国的1/9;存贷款规模分别达到36.6和28.4万亿元,均占全国的1/9。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5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9.5万亿元,同比增长4.7%,比年初增加10887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7.4万亿元,同比增长4.3%,比年初增加7530亿元。
在保持金融总量稳健增长的同时,广东正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
今年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发布《关于做好广东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行动方案》,聚焦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及其细分领域,提出27项重点行动举措,着力推动市场主体融资可得性明显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信贷规模有效扩大,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广度有效拓展,养老金融供给更加充分,数字金融质效有力提升,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